二、西方传统中的美德
西方传统中美德的渊源来自古希腊,当时的雅典人就十分重视美德对政治权力的约束,并提出“帮助城邦,人人有责”的理念。苏格拉底崇尚正义与智慧,提倡执政者的美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论断,开创了西方理性反思的先河。柏拉图则将其解读为“在生活中美德即意味着知识”,他的目的很明确,他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经验感觉知识,而是关于“理念”的知识,也就是说,“美德”和“知识”在本体的层面是统一起来的。这里的“知识”是超验的,这就决定了这种知识无法像一般技能那样进行传授,而只能通过同样具备本体意义的灵魂的自觉才能传达和实践。由此,柏拉图列举出“智慧、正义、勇敢、节制”四种美德,后来被人称作“经典四美德”。作为美德伦理学的基石和核心,也被人们称为“四枢德”。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德是寻找情感和行动既不过分又非不及的中道之品质。他认为美德跟道德不一样,美德是静止的,主张有两种美德,一种是“理智的美德”,既知德;另一种是更重要的,是“道德的美德”,即德性。所谓理智的美德,主要是指一种沉思的生活,就是理性将其发现真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他以理性沉思活动本身作为目标,对思想加以思想,并从这种活动中获得悠闲自适而且持久不变的愉悦,这是一种最高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道德的美德,是指通过理性控制感情和欲望而表现出来的德性,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一种中庸之道,即是说,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中庸,它为一种合理原则所规定,这就是那具有时间智慧的人用来规定美德的原则。道德的美德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由正当的理性指导的;二是由自己选择的;三是表现于德性的行为中;四是适度的遵守中庸之道;五是习惯或品行。亚里士多德把知识与实践、理智和欲望、目的和习惯结合起来考察是有积极意义的,理智的美德和道德的美德必须结合起来,不能只要一个,而放弃另一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必须“德才兼备”。
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德是后天形成的,“理智的美德是由于训练产生和增长的;道德的德性是习惯的结果”,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训练得到的。德性不是天赋的。人本来就没有先天的美德,凡美德都是后天形成的。美德与感觉不同,感觉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不能发动道德行为,如动物就是如此。而美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反复训练得到的。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和勇敢的人。对此,亚里士多德重点谈到:“温和、勇敢、谦谨、节制、义愤、公平、慷慨、实在、友爱、高尚、坚韧、大度、大方、明智”十四项美德。
这些西方传统中的美德,体现了人文精神及其思想来源。他们对美德和荣誉的推崇,不仅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政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也影响了近现代西方国家的许多国际行为准则。【作者:凌阳 | 来源:《信德报》2018年4月30日,16期(总第766期)】
(待续)